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一中 >> 德育频道 >> 德育动态 >> 正文
守护生命共同体:中国“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的使命与行动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4日】 【来源:】 【字体:: 】 【阅读:次】 【关闭

守护生命共同体:中国“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的使命与行动


在地球的生态画卷中,野生动物是跃动着的斑斓色彩,是维系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一环。它们不仅是自然遗产的瑰宝,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伙伴。然而,这首生命的交响乐正面临着来自人类活动的日益严重的威胁。为了唤醒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凝聚守护力量,“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应运而生,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一项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大型公众教育活动。

一、 时代的呼唤:宣传月的缘起与确立

“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的设立,是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成果,是生态保护意识从专业领域走向社会大众的标志性事件。

法律基石与意识觉醒: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迈出了法制化的关键一步。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式颁布,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准绳。这部法律的诞生,本身就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野生动物资源急剧下降的深切忧虑。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有效执行亟需全社会共识的支撑。将保护意识从文本条款转化为公民的自觉行动,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从“爱鸟周”到“宣传月”的拓展: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确立之前,我国已有成功的公众环保活动先例,如针对鸟类保护的“爱鸟周”。鸟类的保护固然重要,但野生动物的范畴更为广阔,从森林中的猛兽到江河里的游鱼,从荒漠的爬行动物到湿地的两栖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生命之网。因此,需要一个覆盖面更广、内涵更丰富的活动,来全面提升公众对整体野生动物种群保护的关注。基于此,国家相关部门(最初主要由林业部门牵头)决定,将每年的特定月份定为“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

时间的确定与全国联动:与“爱鸟周”类似,宣传月的具体时间各省市可根据本地气候和野生动物活动规律稍作调整,但多数省份将宣传月定在每年的10月或11月。这一时间点的选择颇具深意:秋季既是许多野生动物完成繁殖、准备越冬的关键时期,也是盗猎、非法贸易等活动可能高发的时段。同时,它避开了春季的“爱鸟周”,形成了年度内生态保护宣传的接力与互补,构建了贯穿全年的保护教育节奏。


二、 深邃的内涵:宣传月的核心价值与意义

“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不仅仅是一个宣传周期,它承载着维护生态安全、传承生态文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多重使命。

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工程师”和“调节器”。它们控制着猎物种群的数量,传播植物种子,参与养分循环。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生态链式反应,危及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稳定,最终威胁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和人类的生存基础。宣传月通过普及这些生态知识,让公众理解保护野生动物与保障自身生存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民动员: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面临着物种消失的巨大压力。宣传月是一场大规模的全民动员,它打破了过去保护工作仅由政府和专业人士承担的局限,将企业、社区、学校、社会组织和每一个公民都吸引到保护阵营中,形成了“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的强大社会合力,为我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法治精神与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宣传月是《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移动课堂”。通过展示执法成果、剖析典型案例、讲解法律条文,它有效地向公众传递了“保护合法、打击非法”的鲜明信号,强化了法律的威慑力。同时,它更是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理念的载体,引导社会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陈旧观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

科学知识的传播与伪科学的破除:活动中,科学家、保护工作者会向公众介绍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濒危状况及保护科学方法。这不仅能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还能有效破除诸如“食用野生动物能大补”等愚昧观念,从需求端遏制对野生动物的非法利用。


三、 丰富的实践:宣传月的活动形式与创新

历经多年发展,宣传月的活动形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从传统走向现代,形成了线上线下联动、全社会参与的生动局面。

经典活动形式:

主题展览与现场宣传:在城市中心广场、博物馆、自然保护区举办大型图片、标本展览,直观展示野生动物的美丽与脆弱,以及保护工作的艰辛与成效。

“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三进活动:将保护课堂直接搬到学生、居民和农民身边,通过讲座、知识竞赛、互动游戏等方式,实现精准传播。

自然保护区开放日:邀请公众走进保护区的腹地,在专业向导的带领下,亲身观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体验保护工作的日常,深化对保护的理解。

非法制品集中销毁活动:公开销毁执法中收缴的象牙、犀牛角、皮张等非法野生动物制品,彰显政府打击犯罪的决心,并对潜在违法者形成强大震慑。

现代创新手段:

数字化与新媒体传播:利用短视频、直播、H5VR/AR等新技术,制作传播力强的科普内容。如直播野生动物救援过程、利用VR让公众“漫步”自然保护区、发起“我为保护代言”等网络互动话题。

“公民科学家”计划:鼓励公众通过专业App上传在野外观测到的野生动物影像数据,为科研机构监测物种分布、种群变化提供海量信息,让普通人也能为保护科研贡献力量。

艺术与文化的融合:举办野生动物摄影、绘画、纪录片展映及公益广告创作大赛,通过艺术的感染力,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将保护意识升华为一种文化自觉和审美追求。


四、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展望

尽管宣传月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野生动物保护依然前路漫漫。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非法贸易转向线上且更加隐蔽等问题,仍是横亘在前的严峻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宣传月”是年度的高潮,但保护行动必须是365天的坚守。

未来,我们期待“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能进一步:

推动保护意识的“日常化”:让保护理念从集中宣传渗透到公众的日常消费、出行和社区生活中。

促进保护行动的“机制化”:推动形成更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跨部门协作机制。

实现保护合作的“国际化”:加强跨国界的保护信息交流与联合行动,共同打击野生动物跨国走私犯罪。


结语:每一个生命都享有在地球上自由生存的权利。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就是守护人类未来的无限可能。“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如同一座年复一年点亮灯塔,指引着我们航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彼岸。当每一次宣传、每一次行动、每一次拒绝,都汇聚成强大的社会潮流时,我们才能共同留住那片充满野性、生机与奇迹的自然世界,实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永续繁荣。

  [打印]      [关闭]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